文章导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以9号和22号染色体异位形成费城染色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以9号和22号染色体异位形成费城染色体(Ph)为特征,该异位形成一种新的BCR-ABL融合基因,此基因编码的融合型蛋白能导致髓系造血的异常克隆性增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出现是CML治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目前TKI成为新诊断的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一部分CML患者对TKI耐药,导致治疗无效或复发。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我们依据第52届美国血液病学年会(ASH 2010)的最新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对CML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新药应用作一介绍。泉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朱雄鹏
1 第一代TKI伊马替尼(Imatinib)
1.1 伊马替尼的治疗方案
伊马替尼是目前 CML-CP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应用标准剂量(400mg/d)12个月时,其主要分子学缓解率(MMR)却不足50%。伊马替尼剂量增加能否获得更好的疗效?在本届大会上,Casado等[1]比较了大剂量伊马替尼 600mg/d 或800mg/d与标准剂量400mg/d的疗效。结果显示:前者的完全分子学缓解(CMR)率明显高于后者(72%、48%),更为重要的是,前者能更快的达到MMR或CMR。尽管低于标准剂量(300mg/d或低于300mg/d)的伊马替尼疗效欠佳,但对于不能耐受此剂量的患者而言,似乎也是有效的方法。
JALSG CML202研究显示,300mg/d组与400mg/d组的总的生存(OS)率及无加速或急变进展生存 (FFP)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无事件生存(EFS)率方面,前者劣于后者;同时,两组的血浆药物谷浓度分别为439-2140ng/mL,710-2420ng/mL,虽前者相对低于后者,但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该研究表明,增加伊马替尼的治疗剂量可提高疗效,但对于不能耐受标准剂量的患者,低于400mg/d的剂量是可以接受的,最佳的方法是根据伊马替尼的血浆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伊马替尼的用量。
1.2 对TKI治疗反应的预测
尽管大部分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因此,应寻找一些预测方法早期识别那些疗效欠佳的患者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Sokal、Hasford评分系统对于预测TKI的疗效是有用的,低危组能较高危组更快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而且低危组对于TKI治疗反应好,能取得更高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率及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R)率[1,3]。因此,根据以上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层,然后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高危组,可联合其他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的敏感性。Nicolini等[4]研究表明,早期达到MMR(服药3个月时)是预测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1.3 伊马替尼的用药安全性
伊马替尼的毒副作用包括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体液潴留、严重皮疹等 [5],但大多数通过对症处理可控制。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CML患者都必须长期持续服药,但长期用药是否会增加第二肿瘤的发生率?在本届大会上Gugliotta等[6]的研究显示,长期应用伊马替尼并不增加第二肿瘤的发生率,尤其同以前的报道相比,不会增加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率。另一研究发现,伊马替尼治疗高龄(>75岁)CML患者仍然有效,并且没有年龄的上限,即使非常高龄的患者亦可应用,但应该适当减少起始剂量[7]。
1.4 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的耐药机制
伊马替尼治疗CML总的耐药率可达15%-25%。Iamtinib治疗耐药可分为原发耐药及继发耐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BCR-ABL激酶点突变,这些突变阻止或减弱了伊马替尼与BCR-ABL激酶的结合,使之不能发挥药效,而且BCR-ABL激酶突变位点复杂[8]。其次,BCR-ABL基因组的扩增、药物转运途径的改变、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异常等都在耐药的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由于伊马替尼不能清除CML干细胞,故静止的、未分化的CML干细胞可能是伊马替尼耐药的另一个重要机制[9,10]。有研究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因子(BMSF)是导致伊马替尼原发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11,12]。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p45-related factor 2)急性应急途径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另一个独立于BCR-ABL突变的耐药机制[13]。
http://www.bloodinst.com/manxingbaixuebing/428.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