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同一病因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但是只要原因消除,不同的症状也就会随着消失的。所以中医认为“见症治症”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笨拙方法,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医的病因学说虽然并非尽善尽美
中医的诊断和西医不同,西医的诊断在于明确病名,病名一经确定,处理方案大致就能决定了;中医呢,即使同一病名(指经过科学方法确定的病名而言),也不能完全使用相同的处理方案。因为中医另有一套系统,诊断的目标并不重在病名,认为病名只是枝节问题。
中医的诊断的目标是什么呢?主要有三点:
(一)确定病因:同一病因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但是只要原因消除,不同的症状也就会随着消失的。所以中医认为“见症治症”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笨拙方法,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医的病因学说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中医学术是一整套的,拆散了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中医诊断不仅要明确某一病因单独出现的具体情况,还要明确若干种病因纠缠在一起的情况。
(二)确定疾病侵袭人体的处所:同一病因,在侵袭不同的脏腑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它的危害程度也随之而不同。比如说,我们从病人的许多材料中判断了病人所患系“热”邪,但五脏六腑都可以受热邪的侵犯,究竟心热呢?肝热呢?脾热呢?或者其它脏腑受热呢?病所不同,用药就有所选择。
(三)确定疾病的“倾向性”或类型:所谓“倾向性”或类型是指邪正在斗争过程中具有发展方向意义的特点。古代医学家从许多病理生理材料中,总结出具有普遍和典型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疾病倾向的综合概括。同一病因、病所,但由于主观条件不同,它既可倒向“左”的一面而为兴奋状态,也可见倒向“右”的一面而为抑制状态。不明白它的倾向性,那就不能确定对它应该“褒”好还是“贬”好。比如说:“风邪袭肺”的诊断出来了,照理病因(风邪)、病所(肺)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它究竟是“虚证”呢?还是“实证”呢?虚则应褒,实则应贬,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是丝毫不能含糊的;再说:这种“风邪袭肺”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点上,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叶天士曾说:“温邪热变最速”,也有人说:“走马看伤寒”,它既可以留恋在“表”,也可以化热入“里”,既可以邪盛正衰,亦可见邪正俱实或正胜邪衰。这理机动性很大,如果不从“动”的眼光去观察,只知道固执某一点,是会摔跤的。
有许多人很奇怪中医为什么对同一疾病,天天要换方子,他们希望一个方子能广泛适应同一疾病的任何过程,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如果能从“动”的眼光来了解这一问题,就可能会改变这种想法而同意中医的见解了。
http://www.bloodinst.com/news/3897.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的不同] 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