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故贫血的发生与心、脾、肝、肾的功能失调,脏腑虚损密切相关。本症的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长期失血、病久虚损及虫积等所致。
在中医学中,虽无缺铁性贫血的病名,但其病症散见于历代医书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血虚”“萎黄”“虚劳”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故贫血的发生与心、脾、肝、肾的功能失调,脏腑虚损密切相关。本症的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长期失血、病久虚损及虫积等所致。
因此,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肝肾亏虚等,治疗上应以益气健脾、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为主要原则。
病因治疗
单纯补铁治疗只能恢复血象,对原发病并无疗效,应尽可能去除缺铁的病因。缺铁性贫血病因如下:食物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妊娠、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
补铁治疗
(1)口服铁剂:常用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宜饭后服用。
(2)注射铁剂:在患者不能口服或有不能忍受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时使用。持续失铁一时不能控制时,可用右旋糖酐铁注射剂。
输红细胞
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组织脏器明显缺氧时应用。
中医食疗
在食疗方面,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症状和补充造血功能的营养成分,应注意选用: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山楂、苦瓜、青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芹菜等。铁是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性贫血者较为常见。
富含铜的食物:如虾、牡蛎、海蜇、鱼、西红柿、豆类及果仁等,铜的生理功能是参与造血。
http://www.bloodinst.com/pinxueyupida/2530.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缺铁性贫血中医认识] 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