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的“血证”、 “虚劳”等领域。
是由外感邪气,或者内伤饮食,热毒内伏,气血受损而发生。在急性期多由热毒内伏营血,或者胃热炽盛,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溢出脉道,而发为紫癜及多种出血之症。若病延日久,脏腑气血亏虚而成慢性,临床上以脾肾两虚者较为多见。
脾虚不能统血,以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渗出皮肤之间。肾阳不足,虚火内动,侵扰营血,血随火动,离经妄行,而致出血。出血后离经之血易于瘀阻,而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使出血加重或者反复。
总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病机则可概括为血热、气虚、瘀血。在临床上,血热、气虚、瘀血不能截然区分,三者常相兼为病。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治疗上,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以达到标本兼治。
清补结合,切忌强行止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出血,如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鼻衄、月经过多以及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一般认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应该是最常用的治则。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在慢性患者中,真正出现发热面赤、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血热妄行征象者较少,却以五心烦热、脉细苔少、目涩口干、渴不欲饮等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征较为多见。
所以,清热解毒多无用武之地,而滋阴降火常奏不世之功。然后是止血的问题,既是血证,依常理止血之剂不可或缺,但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则是个例外,凉血止血之生地、丹皮、丹参、紫草、水牛角、大小蓟等不可滥用。
谨守气血,不惧久病伤正
由于本病患者病程迁延,再加上失治误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气血亏虚往往是其共有特点。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自汗、失眠多梦、舌淡脉弱等。对于慢性患者的气血亏虚应从脾不统血辩证,从调护心脾入手,结合慢性患者的具体特点施治。
此证与前文提到的肝肾阴虚常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患者身上其偏重有所不同。只要辨证准确,其疗效非常确切。
调和营卫,切中本病要害
其病在里,而其象在肤表,而且为血证(以皮下出血为主),此营卫失和(卫强营弱)、邪气郁遏之征也。以我们临床多年的浅见,论文所提“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气血亏虚、脾不统血”等,是其虚的一面;“营卫失和”“邪气郁遏”则是其实的一面。补虚扶正固然重要,因为这是治疗本病的基础;但去除郁遏之邪气才是治疗本病关键中之关键,邪气不除,谈何根治?故应从调和营卫、泄营分郁热入手,酌病情加减以驱邪,疗效甚佳。
杜绝激素,根治血液顽疾
治疗ITP,不得不提激素。客观上,中医治疗本病强烈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一但使用了激素,将使患者免疫力更弱,其阴虚火旺、脾虚湿盛(水肿)等病理表现更加复杂,增加了治疗难度,延长了疗程。
而患者绝大部分又是用着激素的,有的甚至呈现出“水牛背、满月面”等副作用,幸而很多中药对激素的副作用具有很好的对抗作用。另外,针对糖皮质激素引发的类柯兴氏综合征的特点,通过辩证中药来对抗激素的副作用,取得了理想效果。我们常把激素戏称为“贼船”
http://www.bloodinst.com/xuexiaobanjianshao/2035.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治疗] 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