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中医辨证施治以止血为要。主要病机为热、淤、虚三种。治疗方面,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以达到标本兼治。
中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证中的紫斑和葡萄疫等。本病属于中医“发斑”“血证”范畴,病因:由于热毒炽盛,气不摄血,致使血热妄行;或可能为肝实脾虚,肝木凌土,脾不统血而引发该病,病情长久不愈会导致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
中医治疗以凉血解毒活血兼顾益气养阴,治疗要以髓入手,然后由髓扩散到全身治疗,使病症开始好转,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清肝扶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选用中药方剂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以止血为要。主要病机为热、淤、虚三种。治疗方面,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以达到标本兼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较少。常以多部位出血点、瘀斑为临床表现。外邪侵袭,蕴毒于内是诱发本病急性型的重要原因。外邪从阳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液外渗,留着于肌肤之间,则发为紫癜。邪毒蕴结于内,血随火升,上出清窍而为吐;移热下焦,灼伤阴络则为二便下血。而脾肾阳虚,统摄无权;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是本病慢性型的主要原因。
脾虚不摄,血无所统,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而见紫癜,二便出血。火热之邪气耗阴伤,色欲劳伤,损伤肝肾真阴而相火必旺,而火旺阴愈消而致虚火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见紫癜、便血等。本病急性型以实证为主,而多数病例开始发病即为慢性型,多以肝肾脾虚损为其发病基础。而慢性型急性发作则以本虚标实为其临床特点,而临床多见虚实并存。
1、血热妄行症状:皮肤出现紫色瘀点或瘀斑,或伴有便血、尿血或发热,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多见于本病早期或急性型。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药方:清营汤合+灰散加减
2、阴虚火旺症状:紫癜较多,时发时止,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药方:茜根散为主
3、气不摄血症状:久病不愈,反复出现紫癜,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缺乏。舌质淡胖,脉细弱。多见于本病慢性型。
治疗方法:补气摄血
药方:归脾汤加减
4、淤血阻络症状:毛发枯萎无泽,目之白睛布满血丝,下眼睑青紫,舌质暗,脉细涩。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止血
药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发现症状后应及时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
http://www.bloodinst.com/xuexiaobanjianshao/2229.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中医对于血小板减少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 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