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耐受很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在10×10^9 L以上都可能只需要观察,而不是立即予以治疗。相对应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由于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在这些患者血小板计数30×10^9 L-50×10^9 L时即应该予以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来减少出血风险。
这里要指出,出血风险主要是看凝血功能而不能单纯看血小板计数。
比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耐受很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在10×10^9/L以上都可能只需要观察,而不是立即予以治疗。相对应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由于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在这些患者血小板计数30×10^9/L-50×10^9/L时即应该予以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来减少出血风险。
中国跟美国一样,曾经有一个习惯:即在病人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安排血小板输入治疗。但临床观察发现ITP病人也好,一般的临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也好,大多能耐受较低的血小板计数。于是展开了多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1,先排除APL、有发热、及已有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人。因为上述病人有较高出血风险,需要较高的血小板计数。
2,再比较「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后再输血」跟「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后再输血」的出血风险和副反应。
ITP病人能耐受较低的血小板计数而不易出血经验证得出结论:
1,上述两者出现WHO定义的2级以上出血事件是没有区别的。
2,实际上,「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后再输血」比「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后再输血」的输血副反应率更低,治疗成本更低。
http://www.bloodinst.com/xuexiaobanjianshao/4019.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血小板低到什么数值才输血小板?] 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