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严重感染及内脏出血。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严重感染及内脏出血。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他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感染等。感染的菌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
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如下:
(一)发病
引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因较多,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髓海枯竭,精血化生不利,发为急劳;或后天失养,损及脾肾,或肾虚精血不化,或脾虚运化失司、不能统血,血液溢于脉外,留置为瘀阻碍气机,血虚与瘀滞互为因果发为本病;或外感温热毒邪,充斥内外,深入营血、骨髓,耗气伤血、动血而为急劳髓枯之证;或感寒邪,寒毒深入骨髓,伤及元阳,真阳亏虚,失于温煦发为本病;或感受毒邪,元阴元阳俱损,髓海空虚,而成本病。以上诸因均可使气血亏损,其根本在于真阴真阳亏虚,易为外邪所中,毒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深入骨髓而发病。
(二)病位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涉及脏腑虚实、卫气营血之变,“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易于感邪,本病正虚应责之于肾,真阴真阳亏虚,无力鼓动正气卫外功能,藩篱不固,外邪易于入里,令卫气营血同病,深入骨髓,髓不化血,而成急劳。
(三)病性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较急,短期内即有发热、紫斑、便血、乏力等表现,以邪实为主,兼有正虚,常为标本虚实夹杂。感受温热毒邪,火毒之邪充斥内外,以实火为主;或感受寒邪,戕伐阳气,或真阳匮乏,虚寒内生,精血不化;本病发病急骤,以标实者常见,常为温毒、痰火、瘀阻夹杂,以阳邪居多,精血耗伤;亦可见肾脏亏虚,精血不化的虚证表现。
(四)病势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急性发病者居多,因感受邪毒,邪毒由表入里,侵及骨髓,热毒之邪充斥内外,卫气营血同病,耗血动血伤正,正气受损,邪无所制,动血耗血更甚,使病情日益深重;或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肾精亏虚,波及脾脏,脾肾两虚,气血生化乏源,出现血虚表现;脾虚甚者,脾不统血,血溢脉外,血虚益甚,血瘀血虚交互为病;或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肾同病。
(五)病机转化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急性发病,因感受温毒或其他邪气入里化热,导致气血两燔,为实热、痰火、瘀阻夹杂之实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肾气不足,卫外功能失司,易于感受邪毒,而成虚实夹杂之证;或后天脾胃失养,气血生化不足,而成本病。本病多以邪实为主,邪毒侵袭机体,耗血动血,而成虚实夹杂,本病病机转化重点在于虚实转化、阴阳盛衰、脾肾失调的相互关系。
2、外邪侵袭,由表及里,伤正耗血动血之同时,髓海受伤,髓不化血,而致血亏,出现发热、出血、血虚表现,甚者可以逆传心包,危及生命;或实火邪热引动相火,阴精亏虚,精不化血;或肾气不足,命门火衰,肾病及脾,脾肾两虚,脾不升清泌浊,宗气不能上承,血不化生;本病早期多以邪实为主,随病程发展,而出现虚实夹杂或气血阴阳俱虚。
http://www.bloodinst.com/zaizhang/1482.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关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 的内容分享;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经长期临床研究,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他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